中國合夥人 原型[中國合夥人三個原型]

 行业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05

《中國合夥人》講述了“土鱉”成冬青、“海龜”孟曉駿和“憤青”王陽從相遇、相識到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“新希望”,最終實現了“中國式夢想”的故事。

這是一個典型的兄弟式合夥打天下的腳本:

三人本是最鐵的哥們,成冬青更是把孟曉駿視為自己的偶像。

孟曉駿一直是驕傲的學霸,90年代懷揣抱負到美國,可是殘酷的現實,擊碎了他的“美國夢”。

彼時國內形勢大好,成冬青創辦培訓學校,拉回了孟曉駿,三人打天下,不分彼此。

更多時候孟曉駿出謀劃策,成冬青和王陽各自發揮優勢,實現了草根逆襲。

孟曉駿畢竟喝過洋墨水,知道公司上市是大勢所趨。

上市後企業可利用證劵市場進行籌資,迅速擴大企業規模,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。

商場如戰場,不進則退。當孟曉駿看到新浪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鍾後,更堅定了要把“新希望”做成中國,乃至世界的No.1。

相對於孟曉駿著急把公司上市,成冬青的態度是反對的,他認為“資本求快,而教育求穩”,一旦上市,企業勢必會被資本操控,到時企業的命運攥在股東手中,創始人就處於被動,企業會背離自己的創業初衷。

直到成冬青學會了股權設計,他占51%股權,孟曉駿占股25%,王陽持股24%,三人有了主次之分。

成冬青打了個漂亮的防守反擊,捍衛了自己的股權和控製權。

《中國合夥人》的曲折矛盾給了我們一個啟示——創業初期就應合理設計股權,最大限度規避後期出現的糾紛。

再刷《中國合夥人》,看懂孟曉駿為何上市,成冬青如何捍衛股權


合理設計股權的四大目的:

其一、維護創始人控製權

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:控股權不等於控製權。

尤其一些新興的、需要大量融資的企業,創始人的股權會隨著多輪融資而稀釋。

在這種情況下,需要做好相應的機製設計,確保企業創始人即使失去控股權,依然能夠具備掌控公司的權利。

比如:京東(劉強東持有京東16.2%股權)、百度(李彥宏持有17%股權)、騰訊(馬化騰隻占有10%股份)等公司,創始人並無控股權,但都牢牢掌握控製權。

但是如果股權設計失敗,創始人既可能失去股權,也會失去控製權,,甚至可能被趕出公司,如王石離開萬科,李國慶離開當當。

其二、團結合夥人

俗話說“一個籬笆三個樁,一個好漢三個幫”,劉備沒有關羽張飛,打不下江山;唐僧沒有悟空、八戒、沙僧,他到不了西天。

現代商業世界,競爭高度激烈,想要做大做強,必須抱團發展、優勢互補才能站穩腳跟。

合理的股權設計,能夠規避人性弱點,從製度層麵規製合夥人之間的權益、責任關係,將大家的優勢和正能量凝聚起來,共同為公司出謀劃策,擴大經營。

其三、用股權激勵留住員工

老板如何讓員工自主自發為公司貢獻力量,漲工資、分紅利都已經過時了,上策是發股份。

通過股權設計,讓員工變股東,成為公司的主人,激發主人翁精神,公司有發展、員工有前途,現實雙贏。

其四、吸納外部投資人

現代商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是資本的競爭,馬雲也說“企業永遠是最缺錢的”。

為了企業發展擴大、爭取資源、推廣效果、降低風險,融資是必要手段。

企業融資時,外部投資人會重點考察創業團隊的股權結構是否合理,這是投資的一個基本前提。

等公司發展到成熟階段,要進入資本市場時,無論是新三板、IPO,他們都會重點考慮公司到股權結構是否清楚穩定。

再刷《中國合夥人》,看懂孟曉駿為何上市,成冬青如何捍衛股權


《中國合夥人》的原型是新東方的三位創始人。其中孟曉駿的原型是現任真格基金創始人、天使投資會主席徐小平。

他曾說:“創業的基礎就是兩個,一個是團隊,一個是股權結構,股權結構不合理,公司一定做不成。”

三律贈言:

企業分不好股權,就做不大蛋糕。